您好,新邵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欢迎您!
 您当前位置:创新资讯

“世界水稻之乡”再出三大贡献

发布时间: 2017年10月30日

“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中共十九大报告中的这句表述掷地有声,彰显了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实现长治久安的坚定决心和意志。

“民以食为天。”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一直以战略眼光来看待粮食安全问题,大力实施包括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在内的各项措施,并取得了突出成就,特别是在水稻新品种培育方面。金秋时节,中国在现代水稻种植方面不断传出喜讯,为国际粮食安全作出了新的贡献。

巨型稻蕴含巨大增产潜力 

植株平均高度在1.8-2.23米之间,普通身高的人在其中,只见稻穗不见人影。只有像篮球明星姚明这类的“高人”在稻田,才能露出头来。这就是“巨型稻”,也被昵称为“姚明稻”。该品种由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夏新界团队研发,并于近日经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测试中心DNA指纹检测和另一知名机构的水稻SNP基因芯片指纹图谱检测,被确认为水稻新种质材料,并向农业部提交了“巨型稻”品种权申请。

“巨型稻”是夏新界团队历经10年之功,在现有优异种源的基础上,运用突变体诱导、野生稻远缘杂交、分子标记定向选育等一系列育种新技术,而获得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水稻新种质材料,具有诸多特点和优点。

一是产量高。据夏新界介绍,“巨型稻”光合效率高,单位面积生物量比现有水稻品种高出50%,每株平均有效分蘖达40个,单穂最高实粒数达500多粒,单季产量可超过每亩800公斤。实际上,在湖南等地的试种也验证了其高产的性能。“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非常看好“巨型稻”的产量前景,他评价说,我们现在大面积生产的常规稻和杂交稻都是半矮秆,大概90厘米到1米,这种稻是新高秆,或者是超高秆,是个好材料,有潜力!它最大的优点就是生物学产量高。

二是抗倒伏。“巨型稻”根系发达,能深入土层30厘米;茎秆粗壮,叶片蜡质和角质层厚。这使得其植株格外坚挺,抗倒伏性很强。

三是综合效益高。“巨型稻”的秆、叶,可以营造优质栖息环境,利于鱼类等生长,有利于发展水产养殖业。同时,“巨型稻”营造的独特田园风光适宜发展城市近郊观光农业,增加农业附加值。

海水稻有望把盐碱地变粮仓

“620.95公斤”,这是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近日在一个试验基地测得的6 盐度海水稻的最高亩产。该中心由袁隆平牵头成立,从事高产海水稻方面的研究。这里所谓海水稻,并不是在海水里种植,也不是用海水来浇灌,只是突出该类水稻耐盐碱的特性,是一个形象的说法,行业内称此类水稻为“耐盐碱水稻”。其研发和推广将有望使原本是滩涂的荒芜盐碱地像普通耕地那样生长出可口的粮食,造福人类。据测算,中国目前约有15亿亩盐碱地,其中有2亿亩具备种植海水稻的潜力。如果按照每亩产值200-300公斤计算,可增产粮食约500亿公斤。全世界范围而言,盐碱地约有143亿亩,海水稻的推广,对消除饥饿,减轻贫困,推动实现联合国2030议程无疑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上述测算是理论上的,海水稻的推广动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单位产出和成本之间的核算。同时,在其他更优质土地资源还有待继续深入开发的背景下,包括种植海水稻在内的盐碱地开发利用都会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谈到中国对海水稻的研发必须提到一个该领域标志性人物,他就是被誉为“中国海水稻之父”的陈日胜。1986年11月,毕业于湛江农业专科学校林果专业的陈日胜与老师在海滩考察时,无意间发现了生长在盐碱地里的野生水稻,他采集下500多粒种子,之后开始了育种工作,经过长达近30年的努力,到2014年,他把产量从亩产100斤提高至300斤。同年,他向农业部提出了“海稻86”品种权的申请,并进入新品种的验证阶段。袁隆平关注到陈日胜的海水稻研究,并牵头成立了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整合多家水稻科研院所力量,大力推进耐盐碱高产水稻方面的研究。

杂交稻单产再刷新世界纪录

“高产更高产是永恒主题。”这是袁隆平对超级杂交水稻的执着追求。10月15日,袁隆平在河北邯郸种植的超级杂交稻品种“湘两优900”以平均亩产量1149.02公斤,创造了世界水稻单产的最新、最高纪录,提前实现了他提出的每公顷17吨的第六期高产攻关目标。

杂交水稻项目1995年开始立项,4年时间达到亩产700、800公斤的目标,7年时间达到亩产900公斤的目标;如今实现了1149.02公斤的新纪录,20多年间,袁隆平和团队从未停止对高产量、高品质水稻的追求。

不仅创造了更高的产量纪录,袁隆平团队还向中国和世界奉献了更安全、更健康的水稻品种。9月举行的国家水稻新品种与新技术展示现场观摩会上,袁隆平宣布一个好消息,他说:“近期我们在水稻育种上有了一个突破性技术,可以把亲本中的含镉或者吸镉的基因‘敲掉’,亲本干净了,种子自然就干净了。”此项新的育种突破将为中国乃至全世界营造更加安全的食品安全环境作出新的贡献。


主办单位:新邵县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

运营支持:长沙诺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新邵县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   ICP备案号:  湘ICP备10209074号-37